徐經理18936085105
技術支持
不同規模的社區制定廚余垃圾分類收集計劃,需充分考量各自的特點與需求,從設施配備、宣傳教育、收運管理等方面著手:
小型社區(住戶數量一般少于500戶)
1.設施配備
垃圾桶設置:依據社區布局,在出入口、中心區域等居民日常必經之處,合理設置2-3個廚余垃圾收集點,每個點配備2-4個240升的廚余垃圾桶。收集點位置應避免影響交通且方便垃圾清運車輛進出。
垃圾暫存處:利用社區內閑置的小型房屋或搭建簡易棚屋,設立一處面積約10-15平方米的廚余垃圾暫存處。地面做好硬化和防滲處理,安裝通風設備,防止異味積聚。
2.宣傳教育
社區公告欄:制作醒目的廚余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張貼于公告欄,內容涵蓋分類標準、投放時間、違規處理等信息。每月更新一次海報主題,如“常見廚余垃圾的正確分類”“廚余垃圾處理流程展示”等。
上門宣傳:組織社區志愿者,每季度對社區住戶進行一次上門宣傳,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,詳細講解廚余垃圾分類要點,并現場解答居民疑問。
3.收運管理
收集頻率:聯系當地環衛部門或專業垃圾收運公司,協商確定每周2-3次的收運頻率,確保廚余垃圾及時清運,避免長時間堆積產生異味和滋生蚊蟲。
收運時間:將收運時間安排在居民出行相對較少的清晨或傍晚,如早上6-8點或晚上7-9點,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。
中型社區(住戶數量在500-2000戶之間)
1.設施配備
垃圾桶設置:按照每50-100戶設置一個收集點的標準,在社區各區域均勻分布10-20個廚余垃圾收集點。每個收集點配備4-6個240升的廚余垃圾桶,并設置明顯的分類標識和投放指南。
垃圾暫存站:在社區內相對獨立、交通便利的位置,建設一個面積約30-50平方米的廚余垃圾暫存站。站內設置多個分區,分別存放不同階段的廚余垃圾,安裝專業的滲濾液收集和處理設備,以及強力通風除臭系統。
2.宣傳教育
社區活動:每兩個月舉辦一次廚余垃圾分類主題活動,如垃圾分類知識競賽、親子手工制作(利用廚余垃圾堆肥種植小盆栽等)等,邀請居民積極參與,對表現優秀的家庭給予一定物質獎勵,如環保垃圾袋、小型綠植等。
線上宣傳:建立社區垃圾分類微信群或公眾號,定期推送廚余垃圾分類的知識、社區分類動態、收運信息等內容。鼓勵居民在群內交流分享分類經驗,對居民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解答。
3.收運管理
收集頻率:根據社區實際產生量,確定每日或隔日一次的收運頻率。與收運單位簽訂詳細合同,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,確保收運工作的穩定性和及時性。
收運方式:采用密閉式垃圾運輸車輛,在規定時間內沿既定路線依次到各收集點進行收集。運輸過程中嚴格遵守交通規則,防止垃圾泄漏和遺撒。
大型社區(住戶數量超過2000戶)
1.設施配備
垃圾桶設置:以每100-150戶為一個單元,設置30-50個廚余垃圾收集點。收集點采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,具備自動稱重、語音提示、積分獎勵等功能,提高居民分類投放的積極性和準確性。每個收集點周邊設置洗手設施,方便居民投放后清潔。
垃圾處理中心:在社區內劃出專門區域,建設一個面積約100-200平方米的廚余垃圾處理中心。配備先進的預處理設備,如破碎、脫水、發酵等裝置,實現部分廚余垃圾的就地減量和資源轉化。中心設置參觀通道,便于居民了解處理過程。
2.宣傳教育
社區廣播:在社區公共區域安裝廣播系統,每天定時播放廚余垃圾分類的宣傳內容,包括分類知識、社區最新政策、違規案例等。廣播語言簡潔明了,生動有趣,增強居民的記憶。
垃圾分類培訓:定期組織針對居民、物業工作人員、保潔人員的垃圾分類培訓課程,邀請專業人士進行授課。對居民的培訓每半年至少一次,對物業和保潔人員的培訓每季度一次,確保相關人員熟練掌握分類知識和操作流程。
3.收運管理
收集頻率:實行每日定時收集制度,根據社區不同區域的特點,合理安排多個收運時間段,如上午7-9點、下午5-7點,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投放需求。
收運監控:利用信息化技術,建立廚余垃圾收運監控平臺。在運輸車輛上安裝GPS定位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,實時掌握收運車輛的行駛軌跡、運輸狀態和垃圾量,便于對收運過程進行全程監管和調度。
手機:徐經理18936085105/王經理18013113750/顧經理18112779166
電話:徐經理18936085105
傳真:0512-66583571
郵箱:hanbok@foxmail.com
地 址: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許家港路298號
韓博科技專業生產廚余垃圾處理器,餐廚垃圾處理器,食物垃圾處理器,歡迎來廠參觀!同時提供有機垃圾處理設備新聞,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成功案例及技術!
站長QQ:1294562135網站地圖